- 赵本山自曝“发家史”
- 发布时间:2010/9/3 阅读次数:500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赵本山创立的本山传媒,从10年前靠贷款过日子的小公司,变成了如今上千人,每年盈利数亿的大集团。这一路走来,老赵究竟花费了哪些心思,采取了什么方法,让本山传媒从默默无闻奔向辉煌大道,近日有媒体就此些疑问探访了本山传媒。(中新网2010年08月31日)
在赵本山自曝的发家史中,有两个平台是非常关键的,是其真正走向成功的标志。一是紧抓央视平台不放松。比如赵本山的电视剧无一例外都在央视播出。赵本山表示:“就是我们无论怎么说中央电视台都没有用,中央电视台就是中央电视台,没办法,因为什么,你的电视剧和作品放在那就要比别的值钱,别的就不行。中央电视台的受众面、市场信誉度在那,要必须承认这个现实。”
二是紧抓央视春晚不放松。赵本山称:“春晚对本山传媒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春晚是老百姓的一个最高信任度。”春晚不仅捧红了赵本山,而且捧红了徒弟。2009年赵本山带着徒弟小沈阳、毛毛表演了小品《不差钱》,让小沈阳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2010年,他又带着徒弟王小利、于洋一起表演了小品《捐助》,王小利的人气也在春晚过后直线上升。
如果说,没有这两个关键的平台,无论是二人转也好,还是刘老根大舞台也好,还是什么本山传媒也好,恐怕也不能走到今天。
如果认真去探究赵本山的发家史,除了他自身的才华与能力之外,其实也隐藏着两大潜规则,而正是这样的潜规则,也让很多的人想走“赵本山”之路是相当不容易的。
第一个,“垄断”是成功的绝对规则。这个垄断不一定是绝对垄断,而绝对是相当垄断。作为媒体来说,央视肯定是一个相对垄断之媒体,其份量是不言而喻的。这当然只是一个方面。可是本山之节目能够长期垄断于央视,那就非一般人所比拟了,其他人想要成功也是难上加难。想一想,一个处于相对垄断的媒体整天在播放一个人或类似一个人的面孔,想不成功也难呀。何况还有举国独有的“春晚”大舞台。
再一个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并且这种“大树”很多时候是相互的。赵本山找到了央视和春晚这棵“大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如何成功就如何成功,因此可以一“俗”俗到央视、全国。而他的徒弟们就倚着赵本山这棵“大树”,于是也就离成功的路越来越近了。而且就是对于央视这样的“大树”来说,也把本山当“大树”在那里互相利用着。因此,在娱乐圈里混,只要能找到“名家”、“大树”,想不火都难。所以说,磕头拜师、要演戏先上床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俗”就是收视率、就是大成功。不可否认的是,赵本山是有才华,但其和其弟子的表演及艺术,还是存在不少“俗”的,特别是在后期。而央视居然把小沈阳的“俗”捧到了春晚上,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风气。但现在的规则是,只要能博取收视率,即使骂声一片,至少有人在看,有人看就是成功,就能赚大钱。
本来,对于赵本山来说,能够抓住这样两大平台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没有什么错,而且是他的本事和能力。至于这其中还有没有什么交易和内幕,也是不得而知。
可是值得忧虑的是,本山式的紧抓和垄断,却无意中破坏了文艺界的一个自然法则,那就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阻碍了文艺和娱乐的前进步伐。而这样的问题是值得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