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谈古说今 > 详细内容
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比
发布时间:2013/8/19  阅读次数:239  字体大小: 【】 【】【

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各大军 区司令。
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州:同“知府”。  
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古代官位、古今官职对比、清朝官员品级详解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客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大学士”。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和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吕,清代正二品。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书令]唐代中书省的“中书令”、尚书省的“尚书令”与门下省的“寺中”,同称三省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书省与枢密院分管政务、军事。元代废除三省制,中书令是惟一的最高国务长官。明清两代废除中忆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或称国相),是丞相的副职。明洪武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三国以及隋炀帝、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建郡太守。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时期专用以称“知府”,从四品官。

               [太尉]秦汉时期,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历代也多沿用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到了宋徽宗时期,把太尉定为武官的最高一级官阶,其本身并不代任何职务,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称,而不问其职务的大小。元代以后废除了这个名称。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三师”、“三少”仅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宋代“三师    ”是宰相、亲王的加官官衔,“三师”是正一吕,“三少”是从一品。明清两代,“三师”为从一吕,“三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为百官之长。宋徽宗时期,改尚书左仆射太宰,右仆射为少宰。一般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庙祭祀之事的长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长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文官,唐宋两代为从四品,元明清三代为从三品。  
               [太仆寺卿]太仆寺长官,主管传达王命、侍从皇帝出入、车马等职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长官,正四品。  
                [公、侯、伯、子、男]这是皇帝授封的爵号。“公”是“王”以下最高爵号。唐宋两代有国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所食之邑从4000户至3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明代为正二品官,清代为从一品官。  
               [户部侍郎]户部的副长官,明代为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文林郎]从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为正七品。  
                [仆射]“仆射”是主任或领班的意思。 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务,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规的军事官,唐代列为从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为八、九品,县主簿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做杂职,并将它裁减。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节度使]唐宋两代总管军民两政的地方长官,官阶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后废除这个名称。  
             [布政使]明清两代一省最高民政机构为布政司。布政使为政司的主官,从二品,仅次于巡抚一级,为防止专权,明代与清初设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间已后不再分左右。

             [正奉大夫]元明两代从二品文章。  
             [正议大夫]唐代正四品文官。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为正二品。  
             [光禄大夫]汉代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的长官。魏晋以后有其名而无其职,唐宋以后成为阶官的称号,从二品官。元明为从一品,清为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

              [同知]府的副职称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称为知府,而府的佐官称为同知。明清时期,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宋中叶以后废除同平章事的名称,元代时用时不用,官位较低。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守备]明清两代正五吕武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安抚使]朝廷派往边疆重要地区统辖军民的官员。元代各路安抚使是各路的行政长官。明清两代仅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有此官,官阶一般是正三品,如原来官衔在二品以上,派出时则称安抚大使。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长官称州牧,正六品官。清代知州已降为与县略相等到的地方长官,但文字上仍尊称为州牧,与知县并称牧令,正七品。

             [巡按]明代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区巡视,考核吏治,称为巡按,一般仅有六品官。官阶虽不高,但可以与省区行政领导分庭抗礼,知府以下要服从他的指使,事毕回京。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  
             [巡抚]明代凡是文职官员奉命出朝,统称“巡抚”,这官职是临时性的。清代巡抚与总督同为封疆大臣,巡抚品级稍次于总督,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巡抚的职责随时随事随人而施。清代巡抚为从二品。

             [观察使]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访察州县官吏功过及民间疾苦的官员,官阶由原官职而定,从御史中丞至六部尚书不等,大多为二、三品官。到了宋代,观察使与节度使均为荣誉称号而非实职。

             [把总]清代正七品武官。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怀远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员外部]“员外”是定额以外添派的人,唐代为六品,明清为五品。  
             [刺史]刺史与都督在名分上分别掌管州府的民政和军政。元代废除刺史的名称。清代刺史往往作为知州的文字称呼。

              [奉直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管。  
              [奉训大夫]元明两代从五品文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武功将军]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略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武官。  
              [武略骑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义将军]元明两代从五品官员。  
              [武义都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节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元明两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德骑尉]清代正五吕武官。  
              [武翼都尉]清代从三品武官。  
              [武显将军]清代正三品武官。  
             [知州]州的长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职略高于知州。清代知府为从四品。  
              [知县]宋代县的最高长官。元代称县尹。明清两代知县为正七品。  
             [金紫光禄大夫]唐宋两代正三品文官,元代为从一品,明清两代不设此官衔。  
             [国公]唐宋两代正三品文官,元代为从一品,明清两代不设此官衔。  
             [国子监祭酒]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国子监供祭酒”即国子太学的主官,从四品。  
              [国子监丞]唐代之后国子监丞为国子监丞国子监内部事务官。明清时期监丞职能是学监的性质,正七品官。

              [国子监博士]唐代之后,在国子监中分管教学的官员称作国子监博士及助教。  
             [驸马]“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清没有这个称呼。

              [经略安抚使]唐代边疆地区设“经略使者”。“观察使者”还兼经略使。宋代沿边大将都兼“经略”。此后大多经略安抚使统管军民。明代只称“经略”而不称“经略使”,官阶比总督略高。清代经略大臣在封疆将帅中居第一位,官阶一般为正二品或从一品。

             [枢密使]“枢密”即中枢机密的意思。从唐代开始以宦官掌管枢密,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唐昭宗之后改为士人任枢密使。宋代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共同负责军国要政,并逐步由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清代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一般为一品官。

             [县令]唐宋两代县级主官,官阶自从六品至从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时存在知县和县令的官衔,当时县稍强于知县。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清代参将是正三品武官,仅次于副将一级。  
              [参领]清代正三品官,副参领为正四品官。  
              [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宋元两代是宰相的副职。  
              [钦差大臣]明代由皇帝亲自派遣,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称为钦矩。清代由皇帝特命并颁授关防的,称为钦差大臣。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清代正二武官。  
             [总督]明清两代具有节制地方文武官员权力的朝廷命官。明代还有管辖专门事务的总督,如漕运总督等,官阶自正二品至从一品不等。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管辖一省或数省。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荣禄大夫]元明清三代从一品文官。  
             [转运使]唐代经理江淮米粮、钱币、物资运输的官员,宋代称漕司,明清两代称漕运总督,一般是二品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奉郎]宋代七品文官。  
              [宣德郎]唐宋两代正七品文官,明清两代从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抚使]宋元明清四代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官阶由原官衔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宣议郎]唐宋两代从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士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职,从三品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都尉]清代从四品武官。  
             [宣威将军]明清两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清两代从一吕武官。  
             [按察使]宋清两代掌管一省弄名按劾的长官,正三品。  
              [给事中]朝廷中经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品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品武官。  
              [昭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官。  
              [昭勇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洗马]洗马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  
             [振威将军]清代从一品将军。  
              [秘书郎]唐代掌管四部书(经、史、子集)的文官,从六品。  
              [郎中]在六部中仅次于侍郎的官,是部内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郡王]隋唐以后,郡王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并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顺承郡王等。  
             [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唐宋两代仅有八品官,明代为正七品,清代为从五品。

             [宰相、丞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我国历史上有“太宰”和“丞相”的名。
                                                             现有国家机构体系  
1、 国家机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单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2、公务员(官员)级别  
              一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国政协主席      
              二级: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 书记处成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  
              最高法院院长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三级:国务院各部部长 部党组书记 省委书记 省长 省人大主任 省政协主席  
             最高法院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部级副检察长 中纪委副书记  
             四级:副部级 副省级 最高法院副部级副院长 最高检察院副部级副检察长 省高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      
             五级:司长 厅长 地级市长 巡视员      
             六级:副厅级 副市级 助理巡视员      
             七级:处长 市局长 县长 调研员        
             八级:副处级 副县级 助理调研员        
             九级:科长 市处长 县局长 乡镇长 主任科员    
             十级:副科长 股长 乡镇助理 副主任科员  
             十一级:科员 县以下公务员      
             十二级:办事员 及其他人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领导机关是根据国家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设置的一级军队组织,是战略区域内合成部队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辖区内诸军兵种部队合同作战的统一指挥,领导管理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等机构。现有7个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军分区是在省军区范围内划分的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以领导机关驻地命名。军分区属省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地区行政公署(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省军区和中共地区(省辖市、州、盟政府)的双重领导。      
              卫戍区——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于1949年6月成立平津卫戍司令部。1959年1月改为北京卫戍区。北京卫戍区属北京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北京军区和北京市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卫戍部队,领导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北京地区的军事警卫、守备任务,开展民兵、兵役和动员工作,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护治安等。      
              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警备区属军区建制。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城市警备区,同时是中共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军区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辖警备部队,领导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守备和民兵、兵役、动员工作。要地警备区,辖守备部队,主要负责战略要地的警卫、守备。      
              要塞区——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一般辖有守备部队、分队。防区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形成独立的防御体系。要塞区隶属于军区,设有领导机关,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起各海防要地设立要塞区。      
              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
              中央军委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对各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实施作战指挥。驻各军区的陆军集团军和兵种部队归所在军区建制领导和指挥。部署在各军区的海军、空军部队,建制归海、空军,受军区和军委海、空军的双层领导。军区内三军联合作战行动由军区统一指挥。第二炮兵在军委集中领导下,实施垂直指挥。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民武装部隶属军队系统,归所在军区建制领导,同时又是所在省、地、县(市)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      
              11、中央警备团:即中南海警卫团。原归属公安部,1959年归北京卫戍区节制,1961年归总参节制。

8、 情报体制  
              中国的情报系统也分为国安和军情两个系统,分别是国家安全部和隶属于总参谋部的2部和3部。两个系统各有分工,工作侧重点不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展开合作,情报资源共享。
              国家安全部中国政府唯一对外公开承认的情报机关,也是中国情报及治安系统中,政府参与层面最广的一个单位。它成立于1983年7月,由原中央调查部、公安部两个主要单位,以及统战部、国防科工委等部份单位合并而成,是一个针对他国之国家资源做全面性谍报工作的情报组织。国家安全部的任务角色,主要是执行中国政府对于世界情势的掌握为重点,除了广泛收集各国的军备动态之外,对于各国对于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该国对中国的经贸前景等,均列入情报收集的范围。此外,国家安全部还负责国内的反间谍工作,监视各国在华可疑分子,打击外国在华情报网,抓捕间谍及我方叛徒。其性质和苏联克格勃相同。      
              总参情报系统分为2部、和3部,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组建,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建国后战功卓著的李克农大将正式组建总参2部和3部,并出任第一届3部部长。总参军情系统工作方针非常明确,主要负责侦察各国有关军事情报,外军的装备、部署、编制、作战意图、方向等军情都在侦查范围之列。此外,还负责军队内部保卫及反间谍工作。从分工上看,2部负责管理内外勤特派人员及驻外各国武官,3部主要负责技术侦察,包括监听、密码破译、无线电侦察等。各部下辖若干局分别负责台湾、美国、欧洲等方向工作。99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就是由总参3部三局负责全程技术保障与侦察。

三、 现有区域机构体系      
              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管理。但在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域管理实际中,现行的管理体制实际上沿用了国民政府管理方式。除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每个省、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的管理无一例外仍旧按地市级行政区(含副省级城市)、县级行政区(含副地司级行政区域)和乡镇(含副县级行政区域)三级管理。中国大陆特色政治在行政区划管理上还体现为地市级行政区包括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以前为专区,政权为专员公署)、自治州和盟(内蒙古),其机构设置上除了各有侧重以外其他大同小异。从198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地级行政区都改名为地级市。      
              最高行政首长对应的行政级别,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省长为省级(部长级,或称省军级),兼任政治局委员者享受副总理级待遇,可以在头衔前挂“党和国家领导人”称呼。副省级城市的市长为副省级(副部级),一般地市级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为行政级别为地市级(地厅级,或称地师级),县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为县级(或称县团级),但是直辖市下属的区、县享受地级市待遇(重庆部分县除外)。基层政权乡镇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科级,直辖市的乡镇享受处级待遇,其他依次对应。      
              因此,实际上中国的行政区域和官员的行政级别,有正省(部)级、副省部级、地市级、副地市级、县级、副县级、科级和副科级共计8个层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关于本站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本站服务 | 联系留言 | 版权/隐私 | 设为首页 | 后台管理
手机:13387061128  邮箱:fzinfo@163.com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玉茗路122号、玉茗路体育场铁门旁边
Copyright © 2018-2028 版权归山鹰科技所有 赣ICP备 08002088号